澳门新新浦京(中国)有限公司

隽永年华,青春有约 | 澳门新新浦京2018年校友秩年返校活动

发布者:澳门新新浦京发布时间:2018-11-12浏览次数:1126

20181110日,恰逢学校101年校庆日,澳门新新浦京迎来了校友秩年返校活动。1998届、2008届以及其他各届校友代表共计四十余名返校参加校庆活动,重聚校园,回忆青春,重温同窗谊,共话师生情。

返校校友上午参加了学校“隽永年华·再回首”校友秩年返校系列活动,下午回到学院,举行了澳门新新浦京校友理事第六次会议以及“我和青春有约”澳门新新浦京校友茶话会。

13:00在学院426会议室举行了澳门新新浦京校友理事第六次会议,14位理事代表以及学院党总支书记蒋萍、院长乔晓妹、党总支副书记赵蔚、辅导员王莹珏共同出席参与了本次会议。首先由乔晓妹院长介绍了近年来学院的发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接下来蒋萍书记向理事会成员们介绍了“澳门新新浦京发展基金”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学院校友工作的要求与期望,随后,党总支副书记赵蔚介绍了澳门新新浦京英才奖管理办法以及2018年评选情况,并提请理事会审议。会上还宣读并通过了新增理事名单及新一届澳门新新浦京校友理事会成员名单。随后,各位校友自由发言,讨论了包括学院校友工作、基金发展、业界导师聘任、对学院未来发展的建议等议题,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气氛十分热烈。最后校友理事会秘书长2006级校友孙涛总结了校友工作接下来三个重要的着力点,一是要“精准”,校友会理事会要做好广大校友需求的排摸与挖掘,更加精准地服务校友;二是要“走心”,校友活动的日常活动与组织策划要有具体的人负责,分工明确,落实到位;三是要“平常”,校友活动要实现日常活动的项目化,不能只停留在好的建议与想法上,最重要的是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落转变为具体的行动,理事会要对每年的校友工作制定具体计划,通过计划的实施,增强校友的凝聚力、调动校友的积极性、搭建校友与在校学生的相互促进与学习的平台,助力学弟学妹的成长与成才,为学院与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

13:30-14:30校友们相约参加“再上一堂课”活动,上了我院日语系朱卫红老师的“美丽的人美丽的生活——周作人译日本文学经典《枕草子》”课程,重温大学课堂,重拾青春记忆。

15:00全体返校校友在红瓦楼626报告厅举行了“我和青春有约”——澳门新新浦京返校校友茶话会,1998届和2004届校友、学院老教师代表、学院领导老师代表以及在校生代表等共同参与了聚会。随着以一组老照片为素材的暖场视频的播放,在场的校友和老师被带回到当年的大学回忆中,大家感慨良多,纷纷表达了感想。94级的钱菁校友谈到,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语言以外,还学到会计、经济、金融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开拓了视野,促进了同学们的个性化发展,并且在大学阶段就可以寻找自己将来的就业发展目标。同学毕业以后,在各个领域发挥能量,有的进入会计师事务所,有的在外资企业做人事、财务、市场等等,有的自己开拓外贸市场,有的在政府部门发光发热。04级的孙立云校友谈到,当年的大学生活是她人生中最难忘一段时光,感谢老师和同学给予她的帮助、带给她的温暖,大学四年学到的知识是她踏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后能不断顺利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大学期间锻炼的能力给她带来了满满的自信,使她足以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挑战与压力。04级的亢越校友也表达了自己对母校、对学院的深厚的感情,毕业的十年她也一直关注学校的每一个发展,十年期间每次回来都看到母校的变化,让她也充满了作为一个上财人、外院人的自豪感。04级的李雯珺校友还谈到她在国外读研究生的经历,因为在本科期间扎实的专业课功底以及会计金融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她在国外读金融课程时也倍感轻松自如,这都归功于本科在校期间科学又全面的课程体系,她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珍惜宝贵的大学四年学习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平台去锻炼和提升自己,将来踏入社会一定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接下来,澳门新新浦京(当年的外语系)第一任系主任王慧玲老师表达了对校友们的祝福和期望,她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各位校友分享了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感悟,送给校友八个字“大气、大聪明、平常心”,希望校友们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用“大气”、“大聪明”和“平常心”去对待遇到的人和事,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接着,蒋葆忠老师也作为老教师代表谈了自己的感想,表达了对校友的祝福。校友们为各位参会老教师献上鲜花与祝福,并合影留念。

随后,校友和老师们共同来到绿叶步行街,为94级经贸英语专业集体认养的香樟树举行了认养揭牌仪式。94级的校友通过认养一棵当年自己寝室楼前的树,来表达他们对学校的感情,也寄托一份对自己青春岁月的美好回忆。

2018年澳门新新浦京校友返校活动在这样一个充满意义的仪式中画上圆满的句号。期待校友们明年再相聚,也期望校友们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学院永远是校友们最温暖的家。

  

(供稿:赵蔚;供图:吉心贻(学)、合发处)